黃濤現任空軍第一航空學院(以下簡稱“一航院”)學兵隊副大隊長,副團職幹部。此前,他是該院學員隊隊長,正營職幹部。去年,黃濤從正營職提拔為副團職時,“沒找一個人,沒送一分錢”。“咱們一個師級院校,調個副團是很難的。”該院院務部副部長樊建成給記者解釋說。
  在一航院採訪一圈下來,記者發現,黃濤為了升職要“找人、送錢”還真不好辦。
  一航院是一所全機種全專業培養航空裝備保障人才的院校。全院共有教職員工1000多人,現任院長張建華、政委劉國華都是2005年上任的。
  現在,不少在該院工作多年的人回憶說,一航院的變化就是從那時開始的。
  首先是學院“一直都有”的常委小竈“沒有了”,學院常委與教職員工在同一食堂排隊打飯。“開始大家還不習慣,一扭頭,院長政委排在自己後邊兒吶,趕緊讓。院長政委就擺手,說按順序來。久了,大家就習慣了。”一位院機關幹部告訴記者。
  “最大的變化還是在選人用人上。”一航院的“老人”說。
  新班子2005年上任後,就著手制度建設,《黨委議事規則》、《加強師團領導幹部管理教育措施》等措施陸續出台。制度有了,“但全院人都在看院領導怎麼做”。
  從2007年起,一航院開始實行團職幹部預提對象黨委全體委員實名推薦制度。具體操作方法是:如今年預備提拔3名團職幹部,那麼全院30多名黨委委員均需實名推薦3名候選人,再由院幹部科統計票數,推薦票數沒過三分之二的,不能納入提升範圍。
  記者問學院政委劉國華:這樣推薦的人選與院領導心目中的人選不一致怎麼辦?劉政委說,學院就那麼大,你平時幹得怎麼樣,領導看得清楚,大家也看得清楚。制度實行這些年下來,上下認識基本一致。
  2009年,總政出台《軍隊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程序規定》規範後備幹部選拔工作後,一航院將這套實名推薦制度與之相銜接,在實施中,還探索出一些“堵漏洞”的方法。
  剛剛實行後備幹部選拔制度時,一航院把後備幹部的推薦時間定在每年的院全委會之後,而全委會的召開時間基本固定在春節前。一年下來,“摸到門路”的“聰明人”就在學院召開全委會前到有推薦權的幹部家“串門兒”,“拎點兒煙啊酒啊的小禮品,先說拜年話,再說拜托話”。
  “這個苗頭剛出現,院領導就發現了。我和院長一商量,就把後備幹部的推薦時間由固定改為隨機。這樣讓那些想‘做工作’的人沒空子可鑽。”劉政委告訴記者。
  可想而知,在這樣的制度設計和嚴格執行之下,黃濤要靠“找人、送錢”來獲得提升“基本不可能”。
  作為知識分子密集型單位,一航院教職員工中,專業技術幹部占到70%多,各類專家的遴選和專業技術職務的晉升也是大家“極其關註的敏感話題”。對此,該院還是採取“以公開化敏感”的辦法,組建由院領導、學院專家、系專家、教研室、學員組成的五方評價體系,併在此基礎上成立專家組。評審對象如對評審結果有異議,由專家組給予說明解釋。
  “去年,經專家組評審,確定我們系一個教員轉業,該教員對此不服,稱要上訪。我說行,你把上訪的理由談談,咱們一條一條對照檢查一下。結果一對照檢查之後,他自己說不上訪了。”該院基礎部航空維修工程管理教研室教授段德福說,有了精、準、細、嚴的教員考評標準,你教得好不好,“大家一目瞭然”。
  軍隊的幹部部門與地方組織部門一樣,被公認是“有實權”“也難乾”的部門,但一航院的幹部科長張發提說他這個幹部科長幹得“省心又舒心”,因為院長、政委這些主要領導在“人事”這個最敏感的問題上不“交待”事兒,“不打招呼”,不要他去“運作”。
  據介紹,自2006年以來,一航院調整使用團以上幹部208名,教員提前晉級67名,教員職稱評定150名,留校學員41名,選取士官160名,普遍得到群眾公認,沒有“殺出過一匹黑馬”。“有了制度關鍵在遵守,遵守制度又關鍵在主要領導。主要領導帶頭遵守了,其他就好辦了。”該院航空機械工程系政委賴仲鵬說。
  一個單位,無論大小,最大的權力莫過於“人權”和“財權”,而“財權”又主要分佈在工程建設、大宗物資採購上。一航院規定:通用物資兩萬元以上、專業物資5萬元以上均需向院常委會申報研究,併進行招投標。
  陶應東現任學院航空儀電工程系學員十三隊教導員,他去年還是學院紀檢幹事,他說當紀檢幹事“既很輕鬆又很不輕鬆”。
  “很輕鬆”是指在工程建設、物資採購這些“涉錢”問題上,院領導班子內部有“約法三章”:常委個人不授意、家屬子女不參與、親戚朋友不介入,同時有《財務管理規定》、《工程招(投)標管理辦法》等10餘個“可操作性很強”的規範性制度措施。近年來,學院實施工程建設和物資集中採購幾百項,金額近兩億元,沒有一名常委“插手”。因此,一航院從2005年至今,“紀委沒辦過一起案子”,在空軍沒有一封告狀信,連續多年無信訪積案。
  “很不輕鬆”是指紀委的日常監督任務很重,“去年一年院紀委參加監督的招投標就有138個”,涉及金額最高600萬元、最低5萬多元。陶應東介紹說,一航院的招投標除需求方、承辦方外,監督主要由專家組、財務、紀檢3個方面組成。三者中,專家組起決定作用。
  “如去年最低的那個5萬多元的標是買電腦”,購買方提出需要什麼功能的電腦後,這個要求是否合理,市場上什麼品牌的電腦既符合要求又價格合理,買回來的電腦質量是否合格,都由專家組投票確定並驗收。而專家組的產生是招投標前40分鐘,在各方監督下,從院專家庫里隨機抽簽確定的。被抽中的專家要換新手機號碼,新手機號碼只有院紀委掌握,“盡最大可能預防作弊”。如果發現有問題,就有可能廢標,“近兩三年來,我們就廢了5個標。”陶應東說。
  5月中旬,記者正在該學院採訪時得到消息,由空政幹部部、紀檢部、空後財務部、空軍審計局聯合組成的工作組對該院院長、政委進行為期一周的在職審計後,兩人的結論均為“優秀”。“這次審計,把2008年以來的所有賬目都翻了個底兒朝天。”劉政委對記者說。
  “你們這樣嚴格,會不會得罪人呢?”記者問。
  “我認為不會。長期堅持這樣做,群眾反而會佩服你,認為你就是這樣的人。”院長張建華回答。
  “你們制定這麼多的條條框框,不是把自己的權力削弱了嗎?不是自己把自己限制住了嗎?”記者問。
  “限制權力是對我們的保護。”對此問,張院長、劉政委的答案高度一致。
  “我們搞制度建設就是要把權力分散開來,分成多個節點,各管一段,防止權力高度集中。”張院長說,在一航院,院領導不能直接批錢,“發票到我手上至少已經過了四五關”。
  對記者“你是否擔心這一屆班子卸任後有些問題會反彈”的提問,劉政委認為“在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,不會反彈。而且,這些制度在一航院實施了9年,大家都習慣了,已經形成氣候”。他說他“對學院的未來有信心”。  (原標題:權力都去哪兒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70saeqx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